伤寒指掌-吴贞

作品简介

《伤寒指掌》系热病著作。4卷。清·吴贞(坤安)辑撰。书成于(1796年嘉庆元年)。原作2卷,经其弟友石辑为4卷,刊于嘉庆十三年。吴氏行医30余年,私淑叶天士、薛生白。他探究伤寒之秘旨,辨析诸家之得失,推崇叶天士治案,能“寓伤寒于六气之中……其云仲景伤寒,先分六经;河间温热,须究三焦。”寒、温分治,不以足经之药混治手经之病。于是分门别类,条辨诸书,眉目清晰,如观指掌。全书分本病及变病、类病两大部分。卷1~2首述“类伤寒辨”(19症)及察舌、察目辨症法,次列六经本病,每病先古法,后新法;卷3叙变症(26种);卷4叙类症(16症)。古法系依据《证治准绳》、《医宗金鉴》、《伤寒来苏集》等书的注释;新法则参考叶天士医案、《伤寒第一书》、《温热暑疫全书》等著作中的治法。该书合伤寒、温病为一,主张“伤寒者,热病之总名”,以“因于寒者”为正病,“因六淫之兼气,或非时之戾气”,所发诸病作为“类伤寒”。且以为“伤寒正病绝少,类症尤多。”治法详明,方药初备,为热病著作中较好的一种。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行本。

作者简介

吴贞是清代的政治人物和画家,也是一位女画家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吴贞以其多面的身份和才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以下是具体分析:

基本信息和生平简介

基本情况:吴贞,字谨侯,号静安,出生于明崇祯元年(1628年),逝世于清康熙四十六年(1707年)。他来自直隶常州府宜兴县(今江苏省宜兴市),是一位清朝政治人物及画家。
仕途经历:吴贞在顺治十一年(1654年)甲午科成为举人,顺治十二年(1655年)联捷乙未科成为进士,后改翰林院庶吉士。
艺术成就

绘画风格:吴贞的画风宗法清恽寿平的“没骨”画法,工写生花鸟画。其作品《荷花图》轴展现了夏日池塘的美丽景色,通过细腻的晕染技巧,使荷花显得艳丽而不浓腻,充分体现了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荷花品格。
作品特点:《荷花图》中的鱼儿游动布局巧妙,扩展了画面的空间感,而荷花与荷叶的色彩处理则追求润泽生动的效果,显示了高超的艺术造诣。
政治生涯

官职情况:作为翰林院庶吉士,吴贞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。翰林院庶吉士是清朝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之一,表明他在文学和治国方面有一定的才能。
家族背景:吴贞出身于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家庭,其祖父吴正志曾收藏名作《富春山居图》。这一背景对他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。
个人著述

文学成就:吴贞著有《临风阁偶存稿》,这表明他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所建树。通过文学作品,可以窥见他的思想情感和时代背景。
历史影响

文化贡献:作为一名政治人物和画家,吴贞在清朝的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。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,在艺术上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,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
作品传世:尽管历史久远,但吴贞的艺术作品仍被后人珍视。《荷花图》等作品不仅展现了清代艺术的风貌,也为研究当时的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。
综上所述,吴贞不仅是清代的政治人物,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。他的生平、艺术成就和政治生涯共同构成了一个多面的历史形象。通过对吴贞的深入了解,人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这位历史人物,还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清代艺术的魅力和深邃。

目录


卷一
卷二
卷三
卷四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