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乘义章-慧远

作品简介

凡二十卷。隋代净影寺慧远撰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。本书系一部佛教类书,类聚佛书要目并详释之,以诠显大乘深义。要目分:教法聚、义法聚、染法聚、净法聚、杂法聚等五聚。各聚概依增数法立义门,总揭二百二十二门(缺杂法聚),更设细段而详释之。本书引证赅博,义旨明晰,相当于佛教百科辞书之性质,故历来佛教术语之说明大多引用本书。依续高僧传卷八慧远条载,本书原为十四卷,二四九科。现行本有二十卷本与二十八卷本(义天录)两种。本书对染法聚中烦恼义之阐释,从二障义至八万四千烦恼义共分为三十门。又各篇之法数多从小数逐渐增至大数,每篇分为四门以至八门来解说。此种将佛教术语以法之数别排列说明而成为辞典体裁之作法,不知起自何时。然慧远之师法上即曾著有大乘义章六卷及增数法门(内法数林)四十卷,此事载于续高僧传卷十。此外,天台智顗亦撰有法界次第初门一书,由修禅之立场而建立六十科之法数。上列所述大多与大乘义章之项目相符,准此观之,此种类书颇流行于六世纪前后之佛教界。本书五聚之分类或系根据成实论之发聚、苦谛聚、集谛聚、灭谛聚、道谛聚等观念而来者。

作者简介

慧远是隋代著名的僧人,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慧远大师,生于公元523年,卒于592年,祖籍敦煌,世居建兴郡高都霍秀里。他不仅是隋代佛教界的杰出代表,还是地论宗的重要人物。

从慧远大师的一生来看,他的活动和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

讲经著述:慧远在庐山设立讲经台,不断讲述佛法,并且勤奋写作,其著作有五十余篇,集成十卷。
推动佛学与本土文化的融合:慧远努力调和儒家思想与佛教义理,说明儒家的名教礼法与佛理可以互补。
提倡净土信仰:慧远深信因果,提倡弥陀信仰,论述超脱因果报应的往生净土方法,这一信念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组织译经倡导毗昙:慧远派弟子法净、法领等人赴西域取经,并组织翻译佛经,推动了毗昙学的流传。
学术交流:慧远与鸠摩罗什等当时的佛学大师进行学术交流,互相切磋佛学知识,共同促进了佛教教义的发展。
广泛结交:慧远虽然足不出山,但与历任江州刺史等官员以及文人学士、士族名流有着广泛的交往,这有助于佛法的弘扬。
培养僧侣:慧远集结和培养了一批有文化的佛弟子,如慧观、慧宝等,他们对中国佛教史产生了一定影响力的僧侣。
此外,慧远大师还被后人追认为净土宗初祖,他对净土信仰在中国的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。他提出的念佛三昧修行方式,将观想念佛、禅定和体悟佛理结合在一起,推动了净土思想的广泛传播。

综上所述,慧远大师不仅在佛教教义的传播和实践上做出了巨大贡献,而且通过与其他学派的交流与合作,促进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。他的教诲和实践活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使他成为隋代乃至中国佛教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